什么是蓄滞洪区
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最后一招——“底牌”。
蓄滞洪区是指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和分泄洪峰的湖泊洼地,历史上也大多为江河洪水天然的滞蓄场所,包括行洪区、分洪区、蓄洪区和滞洪区。
蓄滞洪区是主要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水库、河道及堤防等共同防控洪水。利用堤防和河道泄洪,运用水库拦蓄洪水,如果仍不能够控制洪水,再适时启用蓄滞洪区,以分蓄超额洪水,削减洪峰,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水灾害总体损失。
从流域防洪全局考虑,有计划地将洪水临时分泄到洪灾损失相对较小的区域,以确保重要防洪保护区、重要城市等的防洪安全,减少灾害总损失,是非常“必要”的。
我国蓄滞洪区概况
目前我国一共设置了98处国家蓄滞洪区,总面积约3.4万平方公里,总蓄洪容积约1067亿立方米。
其中长江流域44处、黄河流域2处、海河流域28处、淮河流域21处、松花江流域2处、珠江流域1处。
海河流域由国家防总调度的蓄滞洪区有6处,分别为小清河分洪区、东淀、文安洼、贾口洼、团泊洼、恩县洼,其余22处由所在省级或市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调度。
根据国家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、运用几率和调度权限等,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、一般和保留3类。
蓄滞洪区如何运用
蓄滞洪区的启用按照既定的流域或区域防御洪水调度方案实施。
启用条件:蓄滞洪区的启用有着严格的标准。当水位、流量或工程情况达到蓄滞洪区启用条件时,按照调度权限由相应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启用命令,由蓄滞洪区属地政府组织实施。
当预报洪水将要达到或者超过蓄滞洪区的启用标准时,地方政府会发布黄色预警,这时要做好运用准备。
在接到上级部门分洪转移的预命令后,会立即发布橙色预警,并开始组织蓄滞洪区内的居民转移、清场,快速将区内居民转移进安全区、安全台或蓄滞洪区外,确保分洪的时候没有人被漏掉,确保关键时刻蓄滞洪区能够及时、安全、有效运用。
在接到正式分洪指令时,会立即发布红色警报,开启分洪闸或者爆破扒口,滚滚洪流涌入蓄滞洪区。蓄滞洪区内居民“舍小家、保大家”,为流域防汛做出了贡献,也会依法得到补偿,确保尽快恢复生产生活。
蓄滞洪区分蓄洪威力巨大,同时又是区内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。近年来,我们以长江、淮河、海河流域为重点,加强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,确保蓄滞洪区遇流域大洪水时“分得进、蓄得住、排得出、人安全”,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。
国家蓄滞洪区的运用几率差别较大,有的三五年用一次,有的一直准备着用于应对超标准洪水,其中,长江、淮河和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次数较多,为流域防洪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淮河流域的蒙洼蓄滞洪区在淮河防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它的进洪闸王家坝的水位,被称作淮河防汛的“风向标”。2021年河南“7·21”特大暴雨时,海河流域的8处蓄滞洪区相继启用,有效降低了卫河、滏阳河干流水位,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。
来源: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