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安圈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743|回复: 0

小暑:鸟语竹阴密 雨声荷叶香

[复制链接]

218

主题

3

回帖

1075

积分

名震江湖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075
发表于 2023-7-7 09:16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北| 来自河北来自: 中国河北廊坊

农历六月,盛夏入暑,出梅入伏,江淮流域“梅雨”季节将结束,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迎来骄阳炙地的高温天气。民间盛行在此时节将衣服、书画、经卷拿到炽烈的阳光下摊开暴晒,祛湿防霉,除虫杀菌,俗称“晒伏”。

091547dpwzp6pzxwzpziss.png

小暑 寺院里听禅(刘冬兵)

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

竹喧先觉雨,山暗已闻雷。

户牖深青霭,阶庭长绿苔。

鹰鹯新习学,蟋蟀莫相催。

中唐诗人元稹的《咏廿四气诗·小暑六月节》,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,声色交融的小暑画卷。小暑,夏季的第五个节气。通常在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,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进入小暑节气。小暑分三候:一候温风至,暑气蒸腾,风挟热浪;二候蟋蟀居宇,蟋蟀跃离田野,在阴凉的房檐、屋角下鸣唱;三候鹰始鸷,雏鹰羽翼已丰满,飞向高空开始练习捕食之技。小暑节气,气温持续升高,万物蓬勃生长。“雪藕冰桃情自适,无烦珍重碧筒尝”,渲染了小暑时节瓜果飘香的盛景。

091548rot5vi3qy8tet93e.jpeg 《小暑•农忙时节》(贺敬华)

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暑,热也。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小暑期间入头伏,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”时段正式启幕。小暑意味着暑热已至而未盛。中国先民通过观天察地总结凝练出小暑节气的特征,从而为农事活动提供指导,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警示。

091548ic5o1ff0goho45c1.jpeg

《二十四节气图-小暑》 河北辛集 (王小俊)

“六月不热,五谷不结”,该农谚揭示了小暑之热所激发出的生命活力。农作物在高温多雨的气象条件催化下茁壮成长,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。“伏里三天遍插锄,中耕除草人倍忙”,此时中耕除草,松土、培土,有利于提升土壤通气性和含氧量;“伏里潮湿虫易生,虫害一时谷粮空”,高温潮湿的天气里田地中病虫害易发多发,需做好防治;“小暑大暑七月间,追肥授粉种菜园”,农人需抢抓农时,施肥追肥,为作物旺盛生长提供营养;“小暑天气热,棉花整枝不停歇”。为控制棉花过度生长,需修剪棉枝,包括去枝叶、抹赘芽、打边心、去老叶、剪空枝、摘顶心等。正如宋代戴复古《大热》所言,“君看百谷秋,亦自暑中结。田水沸如汤,背汗湿如泼。”时至小暑,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。面对炎炎暑气,农民不辞劳苦,不辍耕耘,期待着苦涩的汗水酿成秋收的甘醴。

091549c3qs44u94m9qkmom.jpeg

小暑(畅杨杨)

“伏旱犹如鼠,伏涝猛于虎”,先民们很早就意识到暑伏时节潜藏的灾险。伏季若晴朗少雨,酷热高温之下蒸发旺盛,作物又正值生长旺期需水量大,则容易出现旱情;若阴雨连绵,则田间易积水漫水,从而引发涝渍。因此民间在伏季之前有修挖沟渠防灾减灾的传统。“排水沟,窄又深,既抗旱,又防涝,旱涝丰收两牢靠。”“伏前挖沟修渠,伏后丰收有望;夏前修水利,秋后修粮仓。”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凝练出防微杜渐,未雨绸缪的生存智慧,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,用辛勤的劳作绘就丰收的愿景。

091549lr55qdyg0g04bqu4.jpeg 小暑(陈广程)

小暑时节,早稻成熟,南方地区民间有开镰“食新”的习俗。为表感恩,农民将新收的稻谷碾成米,再煮成香甜的米饭敬奉五谷之神和祖先,并召亲族友邻们分尝新酒,共享收获的喜悦。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。伏日闷热,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“苦夏”之说由此而来。饺子形若元宝,象征“元宝藏福”,伏日吃饺子既能开胃解馋,又可祈愿福气满满。小暑期间的食俗还有喝羊汤、吃藕等。一方面是出于营养健康的考虑,如以羊肉温补肝肾,以莲藕清热除烦;另一方面也有吉祥的考量。如“羊”与“阳”谐音,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,需增加阳气;“藕”与“偶”谐音,有成双成对合合满满的寓意。

091549z6btt4dmrptg5g6z.jpeg 小暑(陈金平、李俊龙、常松木)

农历六月,盛夏入暑,出梅入伏,江淮流域“梅雨”季节将结束,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迎来骄阳炙地的高温天气。民间盛行在此时节将衣服、书画、经卷拿到炽烈的阳光下摊开暴晒,祛湿防霉,除虫杀菌,俗称“晒伏”。小暑近“六月六”,俗谚所言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”,就是利用炎天暑日的光热来驱散衣物在梅雨期沤积出的潮湿和霉味。

“盛夏日长,暑以养物。”暑热难耐,却能成就万物之长养。小暑蕴含着中华民族顺天应时,因势利导的智慧。人们头顶烈日,脚踏实地,怀着对生活的热望,抒写这丰饶大地上的生命诗篇。

来源:《中国政协》2023年第13期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固安圈 ( 京ICP备19027092号-3 )|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005号

GMT+8, 2024-7-28 00:50 , Processed in 0.064935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