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是蜱虫活跃的季节
蜱虫可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
严重的会导致死亡
近日,南京市第二医院连续接诊了
8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
其中就有患者出现发热
神志不清、血小板减少等重症表现
非常危险
在医院治疗的这位女性患者70岁,两个星期前,她突然出现发烧、神志不清、吃不下东西的症状。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检查后发现,患者血小板非常低。
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江浩告诉记者:“患者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没有虫子了,但发病症状和蜱虫叮咬后的症状很类似。之后抽血检验,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。”
医生判断,患者在家里干农活,会进菜地,被蜱虫咬过,咬了之后发病了。患者年龄较大、合并有基础疾病,属于重型病例,经过规范治疗后,目前病情稳定。
近日,浙江省人民医院也接诊一例重症病例。患者60岁出头,经常上山干农活,一个月多前曾被蜱虫叮咬。后来患者出现头痛,20天未见好转,被诊断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。
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潘红英介绍:“到ICU以后发现,这个病人已经出现了多脏器的衰竭,并且神智不清楚,氧饱和度下降。”
医生介绍,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。蜱虫生长活跃期在每年4月到10月份,5到7月份是它活动的高峰期。被蜱虫咬伤后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,大多数人会有过敏或发炎等轻微症状,只有被少数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才会发病,有基础疾病及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重症。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,临床上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。
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江浩提醒:“在菜园、丘陵的树丛里面,或者野外植物比较多的地方要当心。蜱虫其实很小,咬人之后很快会变大,变得像黄豆那么大。”
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提醒,假期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,应穿长袖长裤、扎紧裤腿、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,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防止蜱虫叮咬。
一旦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,应尽快清除,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,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。取出后,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。如果几周内出现发热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,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